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“數字技術大棚”。記者 程剛攝
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農業農村廳局長會議上,農業農村部公布了第二批29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名單,楊凌示范區現代農業產業園(以下簡稱楊凌產業園)名列其中。楊凌產業園總面積85平方公里,占楊凌全域面積的63%,園區果蔬主導產業覆蓋率68%、初加工率82%,農民可支配收入達19952元,增速居全省第一……秧苗長在“枕頭”里、手機成為“新農具”,走進楊凌產業園,人們可以清晰地感知到科技已成為“解鎖”我國智慧農業發展的“進階密碼”。
技術推廣
果蔬飄香產業旺
在楊凌產業園,農業科學技術正日益深入產業園及農戶的農業生產中,描繪著“未來農業”發展的美好圖景。
走進園區,種植大棚寬敞明亮,南瓜、西紅柿秧苗長在一個個“小枕頭”里。“這是園區特有的有機營養枕技術。種苗被種植在一個裝有營養物質的長40厘米、寬20厘米、高15厘米的‘枕頭’里面,澆水、施肥一次性完成。”楊凌產業園負責人馬新世介紹,“一畝地700個‘枕頭’,作物產量可提高兩成多。這項技術可大幅提高農產品品質,農田可實現每畝10萬元的產值。”
集生產種植、科技示范、技術培訓、休閑觀光等于一體的楊凌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園,總占地面積500畝。自建成以來,農產品供給逐步向優質、高端、綠色邁進,目前已在西安、咸陽、延安、漢中等市產生輻射推廣效應,實現間接效益3億多元。圍繞“農”字做文章,攻克關鍵技術,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,利用高校科研院所力量,楊凌示范區通過產學研合作方式助力精致農業長足發展。
“智慧”領跑
現代農業開新篇
拿起手機輕輕一點,即可實現澆水、施肥等種植步驟……這是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建立的智慧農業新模式。
“你能想象遠程操控種田嗎?走進4000多平方米的陽光板連棟溫室內,雖然只有兩三名工人,但可輕松實現管理。溫室里的排氣扇自動打開和關閉,棚頂上‘吞云吐霧’,大棚在智能控制下自動噴霧降溫加濕,水肥一體化系統自動循環……整個溫室系統就像一臺精密的機器,按照程序自動運轉。”
楊凌產業園負責人郭海強介紹,指揮這套程序的“大腦”,就是智慧云控制中心。農業科技人員只需通過手機,就能對大棚內的溫度、光照、水、二氧化碳、肥料等進行實時監控,并根據室內情況下達指令,實現自動化澆水、施肥……
作為楊凌產業園的智慧中樞,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將“工廠化”管理理念引入農業生產,推廣高效、綠色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,主攻精品路線,應用現代科技,在現代農業新征程上走出鏗鏘步伐。
三產融合
產業“智造”花滿園
一株葡萄,經過種植、加工等環節,完成了從普通水果到可供參觀的轉變。這一套完善的流程是楊凌產業園發展以農業為基礎,以旅游為核心,融合農業生產、觀光旅游、文化體驗、科普教育、娛樂餐飲、休閑度假等于一體的特色農業的重大舉措。
從“大水漫灌”到“精準澆灌”,提起自己的新創意,楊凌錦田合作社理事長李海平自豪之情溢于言表:“我們建設了一個生態餐廳、一個酒窖和一個酒吧,爭取讓游客吃了還想吃,來了還想來。”近年來,楊凌產業園不斷利用科技手段給農業穿上“現代”外衣,在基礎農業發展中融入“深加工”和“旅游服務”新元素,發展休閑旅游,帶動特色農產品銷售,將優質果蔬產品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和競爭優勢,形成了一二三產業相互滲透融合的產業新業態。
目前,楊凌產業園總產值38.65億元,主導產業總產值27.4億元,占比70.9%,農產品加工產值高出農業總產值3.22倍。楊凌產業園科技成果轉化率達75%,形成“12534”標準化新模式,212家新型經營主體入園,農民人均純收入近2萬元。
農先鋒網聲明: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,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,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,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,請立即與網站(m.hongrb.com.cn)聯系,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。
聯系郵箱:3267146135@qq.com
聯系郵箱:3267146135@qq.com